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3-02-16 09:51:04
(资料图)
戏曲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品种,自宋元之际诞生到晚清,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乡村、从民俗承应到商业演出,都可找到戏曲的踪迹。戏曲雅俗共赏的性格也让其成为古代中国人娱乐性情、汲取知识、认识社会、寄托精神的重要方式。
自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富有传统禀赋的戏曲艺术也进入现代社会。在此漫长的文化变迁进程中,戏曲艺术受制于内外在原因,曾出现诸多不适症状。其内在原因主要与其在农耕社会历史中形成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关,外在原因主要与其所面临的新的社会生态有关。前者体现于戏曲艺术的内在特征,后者体现于戏曲艺术的生存环境。但无论内在原因还是外在原因,艺术家们都采取了让戏曲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的积极姿态,从而不断克服戏曲面对现代社会的不适症状。
从近代以来戏曲对其内在特征的守护和拓展来看,戏曲较好地保持了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平衡,使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戏曲吸收了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融入部分现代乐器、合理采用西方戏剧的表现方法,体现出戏曲艺术与时俱进的精神。戏曲在传统社会养成的借助民俗通道、商业通道演出和传播的性格,在面临现代社会层出不穷的新兴媒介时采取了主动融入的姿态,从唱片到广播,从电影到电视,从互联网到数字技术,我们在媒介技术变革的每个时段,都可看出戏曲及时应对的创造性做法。
如果说唱片为戏曲提供了声音载体,广播让戏曲唱腔通过无线电传播到更加广远的空间,电影音像结合的特征让戏曲呈现出完整的面貌,电视的出现更是让戏曲的完整面貌通过荧屏深入到千家万户,互联网的出现则以其巨大的融合特征吸纳了唱片、广播、电影、电视媒介,让戏曲信息呈几何级增长。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媒介迅速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媒介融合空前繁荣,尤其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媒介形式让戏曲传播变得更加姿态万千,从博客到微信再到短视频的流行,让戏曲全面融入百姓的生活时空。
可喜的是,我们随时可以看到戏曲在社交媒体呈现的创造性传播,戏曲在舞台的每一次成功演出都可适时在社交媒体中反映出来。这不仅取决于演出机构和团体的主动推送,众多演员、乐队成员通过自媒体的传播,更取决于无数观众积极主动的广泛传播。观众不仅利用自媒体传播戏曲,还在生活中模仿名家唱段,因此而形成的大批模仿秀成为社交媒体的一道景观。这种行为可谓是戏曲深入人心的显在表现。一种艺术被观众欣赏后还能被观众作为一种乐趣通过模仿再呈现出来,说明该种艺术被观众认可并主动融入自己生活的意识的觉醒。这是当下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现代媒介为观众提供的便捷通道所导致的结果。媒介的引导反过来也会激发戏曲在现代社会的活力。京剧、豫剧、秦腔、黄梅戏、越剧等大型剧种的传播自然蔚为大观,可贵的是诸多被称为“天下第一团”的濒危剧种也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赢得了众多粉丝。
通过社交媒体中绚烂多姿的戏曲信息,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戏曲融入当代生活的亮丽景观。诸如名家唱段、技艺传授、演出逸事、演员生活、观众的出色模仿和精到点评,我们都可随时看到。河南一个豫剧团在乡村舞台演出,突遇纷飞大雪,台下仅剩一位撑伞观看的小孩,但演出照样正常进行,这种富有高度敬业精神的演出情景通过短视频传播获得了数十万人点赞。今年春节期间,陕西易俗社在凤翔演出时与台下数千观众同唱“祖籍陕西韩城县”唱段的浩大场面在短视频平台的呈现,更是让人热血沸腾。一位女观众在侍奉耄耋老母时演唱戏曲唱段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播放,让人感受到戏曲与观众日常生活之间高度贴合的景象。
戏曲是传统的,也是当代的。戏曲的当代性直接体现在其能及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景观中,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为戏曲融入当代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便捷的社交媒体则是让戏曲融入当代生活的关键途径。